购物吧
经验交流材料二:做好“三勤三多”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期举办的泉州市2019年乡镇(街道)残疾人联络员培训班中,来自全市五个乡镇(街道)的优秀残疾人联络员代表作了工作经验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为便于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及社会助残爱心人士学习借鉴,我们整理了几位工作者的发言材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扶残助残工作有所帮助。也欢迎广大读者将自己的工作跟大家分享! 联系电线年,我有幸成为一名街道残疾人联络员。几年来,在各级残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业务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下面,我就与大家一起交流下几年来在学习和实践历练中总结的一些工作体会。 刚接触残联工作时,为掌握第一手的残疾人资料,我一开始就和同事一起对街道内的残疾人进行一次完整的摸底。由于我们街道刚由农村向城镇转型,我们原本以为调查摸底这项工作会不好做,没想到现实情况刚好相反,只有少数的家庭不配合我们的工作。遇到这些“难题”,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就一个字:勤。只要多跑腿、多了解、多分析、多沟通,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基本上都能做通这些家庭的工作。 比如,我们街道所在的华大社区,住着许多大学的老师。当社区工作人员陪我们敲开一户残疾人的,向他们表明身份,希望了解一下家里残疾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时,户主的眼神和脸色马上变了,生气地说:“谁告诉你们说,我家有残疾人,你们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说完把门一关。我们一下子蒙住了:怎么会这样?随后又走访了5、6户残疾人家庭,都是这种情况,我跟同事马上停止入户,把情况跟社区主任反映,寻找问题的根源。经过社区主任的多方了解才明白,原来,这个社区的残疾人家庭大都是一些知识家庭,普遍存在爱面子问题,怕别人知道自己小孩是残疾人后会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宁愿把小孩关在家里不让人知道。当有人问起时,都会说小孩没事,或是在老家工作等。在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我们决定依托社区居委会,向居民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扶残助残政策,并在社区的LED宣传屏上不间断滚动宣传,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并不,有的残疾可以提前预防、有效控制,有的残疾经过康复训练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经过反复地宣传和动员,慢慢地就有残疾人家庭的父母、子女,把他们的残疾人证拿到社区居委会来配合我们摸底调查。虽然还是有个山柳村的寡妇别残疾人家庭不配合我们的入户工作,但我们也努力侧面从他们学校和亲朋好友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尽量做到应知尽知。 几年的工作经历,我深知要开展好联络员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首先是要提高自身的本领和素质。因此,工作之余我自觉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认真学习各项业务技能,积极利用参加培训班的机会接受专家的指导,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抓好学习的同时,我平常注意发现工作的问题难点,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我发现残疾人群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经济补助轻康复。由于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一部分残疾人家庭贫困拮据,他们所考虑的是当地、残联的经济补助。比如,中残联提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后,社区卫生院建立了康复员上门服务制度,一些残疾人提出:“我已经残疾了,还有什么康复希望,还是多给我们几块钱吧。”有的残疾人公开说:“康复服务有啥用,还是拿钱来好了。”弄得康复员哭笑不得。二是重依赖轻自强自立。社会保障机制的日趋完善为残疾人生活和医疗保障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部分残疾人对、残联组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认为自己是残疾人,、残联应该照顾、救助他,家庭的困难、残联应该包下来。某些残疾人“惰性”越来越大,把残疾证视为退休“劳”,不愿用双手养活自己,而是一天到晚跑来要救济、要补助。三是重安于现状轻自身创业。部分残疾人认为残疾是命运的安排,认命色彩较浓,大多安于现状,满足于“饥有所食、冬有所暖”的基本生活,缺乏改变自身家庭状况的。四是重家庭生活轻社会参与。有的残疾人被自卑意识,缺乏人格,缺少参与社会生活的勇气,认为自己低人一等,难于与健全人竞争,不敢抛头露面。家庭生活舒适一点、经济状况改善一点,成了他们的最大追求。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个人认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有一个总原则就是“因人施策,逐一突破”。比如我街道法花美社区魏某的儿子是先天智力残疾四级,我和同事曾多次到其家中,动员他送儿子到鲤城区的开智学校去康复,但魏某说:“我儿子已经这样了,送到哪都是一样,你们如果真想帮忙的话,就帮我们申请低保,帮我小孩多申请一点补助不是更实惠。”他这种表现就是很典型的“重经济补助轻康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跟他解释:如果符合条件,我们一定帮他申请,但小孩的康复问题是不能拖的,拖下去会对他们家庭带来很大的烦恼,小孩以后面对的问题很难解决。但魏某听不下去,我们就改变策略,先帮助他儿子重新评残,让他儿子能够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努力解开他的“”,让他尽早送小孩去开智学校康复。又比如,华城社区的肢体残疾人何某,丧偶后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整个人变得不爱和人交流,这是一种“重家庭生活轻社会参与”的表现。得知情况后,我跟社区民政员经常带着心理志愿者去和她聊天她,鼓励她参加残联的一些活动,还推荐她参加残疾人招聘会并应聘成功。虽然后来由于工作地点离家太远无法照顾小孩而没去上班,但她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圈,积极参与到了社会生活。目前,她正在积极申请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的岗位。 残疾人工作点多、面广,涉及残疾人的方方面面。我们联络员要做好工作,就要多思考总结,在摸清存在的问题后,积极探索,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工作项目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比如,经过汇总摸清街道辖区内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我向街道有关领导做了汇报,经过和领导反复研究商讨,我们决定选择社区康复作为工作突破口,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软”的方面,我们经常性入户,发动志愿者和热心群众上门,让残疾人本人及其家人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同时搜集一些残疾康复的真实案例,让他们知道残疾其实并不,的是不敢面对残疾、不敢面对自己,使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能放下面子、放下负担、放开,走出封闭的个人空间,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硬”的方面,我们依托城区创设华大街道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内设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等,并组织社区卫生院医生入户指导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进行康复训练。此外,我们还积极帮助200百多名患有白内障的群众和残疾人申请免费白内障手术,100多名重度残疾人申请居家托养,困难残疾家庭申请低保,困难残疾人及家庭申请残疾服药补贴、儿童康复补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