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历史学院举办国创百项经验
(通讯员 李悦扬 王然)3月5日,由历史学院团实践部主办的“百项经验”举行。历史学院教务秘书谢东老师详细说明了“国创百项”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往届“国创百项”活动中有着优异表现的2014级本科生段霄霆、王一弘、张昶、王子华分享了自己及团队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谢东介绍了学院在“国创百项”上的相关政策,并告知大家学院对创新实践课以及实习安排的变动。他针对项目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避免虎头蛇尾,注意平衡学业与项目实践的时间,提前预估项目实施的困难等,并在讲话结束后回答学生们的相关问题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段霄霆具体解读了项目申请立项、中期审查、结项三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需准备的材料及立项、结项答辩PPT的制作内容,并展示了项目研究的最终。她说,组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她还介绍了项目财务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 世界史专业本科生王一弘结合自身项目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她说,项目首先应源于兴趣,再考虑时效性等等。在地方考察时,最好寻找地方档案馆、文化馆、地方志办公室等与本专业有交集的单位、机构,以便获取更有效的信息。王一弘提醒大家,选择队友时,以有项目调研地点的当地人为宜,但她也认为,听不懂方言并非实地考察中不可逾越的墙,作为异地人会有第三方的不同视角 世界史专业本科生王子华针对项目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在选题方面,要从小点切入,考虑可行性,同时注重选题的研究意义、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在项目申报方面,参考文献是重中之重,要尽量丰富参考文献且避免出现学术硬伤;在项目实施方面,注意做好账目消费记录,及时更新项目日记本,同时根据中期审查、结项等的时间节点提前安排好任务,不宜过于紧凑。王子华还提到了与采访人员沟通、场馆意外关闭以及水土不服等问题 参会同学表示,本次经验让大家汲取了更多经验,对“国创百项”的政策、申报与具体实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将有助于“国创百项”的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