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两岸三地环保人士交流经验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23 19:17:42 人气: 标签:性用品使用经验交流
导读:中新网12月16日电(记者应妮)由地友好体系和中国日报网共同主办的“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论坛活动16日在举行。来自法人资讯协会的谢璧如现场展示了随…

  中新网12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地友好体系和中国日报网共同主办的“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论坛活动16日在举行。来自法人资讯协会的谢璧如现场展示了随身携带的绿书包,里面包括环保袋、不锈钢的筷子甚至吸管等,尽量避免一切一次性用品。

  解焱博士是自然地友好体系发起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知名学者,从事生物多样性工作20年。她表示,之所以会选择自0然这一领域,是受了英国科学家珍古道尔的《我和黑猩猩》一书影响。研究生毕业后,解焱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她全面了解中国的濒危动物和外来入侵,了解到生态在不断退化。

  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她认为,社会在进步,且环保仍有希望。“这个希望在于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生态对我们每个人有多重要。”

  法人资讯协会的谢璧如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她提到,一次性用品其实是造成自然区和变化的重要原因。她提议人们带着绿背包去旅游,里面装好旅游必需用品,尽量避免在旅游的过程中对和自然造成。

  谢璧如还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她的绿背包,里面有环保杯、环保袋、环保筷子以及不锈钢吸管等。“其实我们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让群众们接近生活环保,理解之后进而去我们的自然资源,我们自然的,”她说。

  就“普通人怎样参与到自然”,旅行家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认为,旅游和科普可以带动自然及国际交流。以地质公园为例,一方面通过地质旅游和生态旅游等课程与大众分享有利于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旅游从业者应注意旅游设计,及时向大众提供解说。

  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的扎西才仁会后表示,听了嘉宾的自然环保经验分享特别有感触:“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更完善的教育与技术手段,让更科学。人与自然是互通的,我们需要对自然怀有,尊态规律,自然和谐。”

  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并在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完)

  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