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国学启蒙宝典
助孩子成为优秀者的国学·启蒙 国学经典,绝大多数都在读。 读了有什么用?这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和学习,恐怕很难量化,国学是一门技术活,但不是现炒现卖的技能。 不过,有一项素质的提升是可以立竿见影的,那就是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想要孩子出口成章、表达流畅,国学经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处境,往往和他的表述方式有很大关系,技巧,发展前景往往是和表述水平息息相关的。表达清晰,语言优美,富有文采的人,在社会上是比较受欢迎的。 要具备以上能力,必须去国学经典里去找能量。中国是礼仪之邦,最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君子淑女,而国学语言训练经典是打造君子淑女的神器。其实,在这个方面,国学经典或许更有直接的力。 具体到教材,就是古代诗歌,尤其是唐以来的诗词,就实用而言,绝对首选明清以来的童蒙韵律读本。别小看这些读本,它可能是有助孩子优秀者的利器。 文/记者刘黎平 Tips 从古代教材转换到现代语境, 其实不难 或许我们有一个疑惑,这些产生与明朝清朝的文化产品,搬到现代社会,还能适用吗? 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其一,这些启蒙教材多是明清时期编写的,而明清时候的语言和现代相隔不远。其二,既然是针对儿童的教本,编写者当然根据儿童的语言功底和接受水准,语言讲究浅显易懂,接受上难度不大。例如《声律启蒙》里的“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好懂吗?很好懂。 而且,人类对于语言的转换,是具有天赋的。启蒙教材里的元素虽然是古代的,但古今相承,在新的语境里,将古代现代词语句子进行置换并不困难。最有力的是对联,读古代大师的对联,用来指导现代对联,完全没障碍。 做一个表达优美的人,从而做一个优美的人,换取一个优美的人生氛围,要达到这一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 整齐对仗的表述 更能显示个人魅力和能力 一个人的表述方式,往往决定其方式;表达能力,往往也决定其能力。而社会对你的印象,除了工作能力,很多方面也取决于你的口头表述水平。 不知道各位家长和同学留意过没有,一个擅长表达的人,尤其是擅长和辩论的人,他运用的语言是很规律的,一般比较集中、整齐,讲究对偶和排比,还有音律美,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同时整齐与错落相间。如果是,就具备强大的感染力;如果是辩论,就拥有的杀伤力。一旦语言到了这个境界,说话人的思维和逻辑就会很清晰地凸显出来。简单而言,语言整齐了,思维也清晰了,人也显得有魅力和魄力了。人的力度,很多时候取决于语言表达的力度。 而不擅长表达的人,其说出来的话往往散乱、杂乱,没有凝聚力,缺乏感染力。 这就是一个语言训练的问题。别以为重视口才是现代人的事儿,其实,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里,很重视对人口才的培养。例如孔子,他认为,学习《诗经》的最大用途之一就是能够出使四方,应对诸侯,在国际场合用口才展示一个诸侯国的魅力。如果熟读“诗三百”,口才却没上去,那算是白学了。孔子还说,《诗经》读好了,哪怕发牢骚,都比别人精彩,别忘了《诗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怨”。 古代文化人,不管是专业的文学家,还是以文学为业余爱好的官员,都讲究妙笔生花,出口成章。中华圣贤,往往都是语言高手。 那么,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除了天生的智商帮忙,主要得靠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从童年就应该开始,如果过了童年再训练,那也就迟了。古代文化人,自小就参加表达方面的培训,从在私塾对对联,到进入庙堂舌战群儒,靠的都是这些培训。甚至进入社会后,这种培训还通过对联、和诗的方式延续下去。 传统启蒙教材: 既训练流畅的语言表述 又嵌入深邃优美的内涵 古人读书,自小有语言训练教材,例如《编珠》、《岁华》、《丽记》之类,到明清有《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 前面说过,想要表达好,就得学会运用有规律的,讲究形式的句子。就像人的外表要修饰得整齐一样,语言是思想的外表,是魅力的外衣,当然需要整齐美观。 总之,想要表达好,最好选择有规律又优美的语言教材。古代启蒙教材就是这类教材。 先看语言方式。这些教材里的语言,都是很讲究外形的,形式上对仗工整,音节明晰而富有规律,音韵也流利而铿锵,尤其格外讲究字词之间的对偶整饬,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既整齐划一,又有错落之美。 当然,光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对仗整饬,那还只是属于比较低层次的讲究。幸运的是,这些教材还拥有内涵上的美,无论是画面还是音律,抑或历史深度和哲学高度,通通具备,没有一个元素缺席。 说得抽象,不点干货,以《声律启蒙》为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从形式上而言,从“云雨雪风”的单字对,到“野店长川”的十一个字的对偶,很整饬,但是又不呆板,有错落的美感;从观感而言,为我们展现了一派优美的大自然风光,而且万般美景都集中在短短几个整齐对偶而又有错落美的语句上。可谓丰富而简练,悠远而浅近。 其实现代社会对于语言的要求,也讲究画面感,把“声律启蒙”读熟了,读通了,以后讲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自然而然地也会具有画面感,有画面感就是有形象感,和人沟通起来就生动。语言整齐而错落,具有画面感,就能把沟通变得生动的人,怎能不受欢迎? 这些教材也包含了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情趣,处世的通融。例如《笠翁对韵》里的“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四句话,浓缩了从战国到东汉的四个历史典故:战国卞庄子刺两虎,东汉冯婕妤为汉元帝挡熊,诸葛亮和司马相如。读这些不仅是为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学会怎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跨度几百年的事情和人物,有如顺手拈来。 还有一个情趣的问题,《声律启蒙》中的“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无非是茶和酒,无非是普通的花草飞禽,却构成一幅颇有情趣的生活画面,读得入脑了,就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艺术化,娱乐化,其实就是情趣化。人的一生能不能成功难说,但一旦有了情趣,至少此人不会失败。有情趣了,懂沧桑了,处世就通融了。 清朝杨林兰《声律发蒙》的序言概括得好:“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