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谁让我成了购物狂?
叶选廉 景甜 ●编者按:不管你记不记得,作为购物节的“双11”已经走到第10个年头了。10年前它诞生时的世界和如今有何不同?10年前你又在经历什么?10年间有多少个体和企业因此悄悄改变?即日起,本报推出“剁手10年”系列报道,再现“双11”给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打开电脑,总会弹出无数抢红包的窗口;刷刷手机,几乎每个APP上都有“双11”的身影;就公交车,站台上也满是天猫、京东的“双11”巨幅广告……这一切都在挠着人们内心的那块痒痒肉——“双11”来了,该“剁手”了!作为资深“剁手党”,33岁的齐芳熟悉这种,却又无法自拔。网购10年,改变的不仅是购物习惯,各行各业,还有她本人。 齐芳购买化妆品的侧重点已从补水变成抗老,但年龄增长并未带来自控力的增强:“中午几个未婚女同事讨论着一款衣服,如何抢券优惠,迭起,我就忍不住过去看看!” “‘双11’是光棍节,脱单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齐芳善意地提醒这些奔三的大龄女青年们,得到的回应却是齐刷刷的:“‘双11’本不就是买买买吗,跟光棍有什么关系,姐,你还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吧。” 光棍节出现,在00后甚至90后看来的确有些遥远:那是1993年,南京大学大四男生宿舍,4个“单身狗”在卧谈会上的灵光一闪,11月11日,“4个1”,简直是4个光棍的鲜活写照,他们发明了这个节日并组织活动,迅速在大学中蔓延,并冲破围栏传到社会上。 只是惨兮兮的光棍节并不能代表年轻人的心态,阿里巴巴是这样理解的,在2009年把这个诞生16年的最草根节日变成了购物节。 关于“双11”,人们早已忘记“光棍节”,只记得要“今天买买买”,貌似不装满购物车,拍下付款,就吃亏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凡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比如春节、圣诞节,都得在民间积淀成百上千年,而“双11”达成全民参与只用了不到10年。 “11月11日凌晨如果能抢到,就欣喜若狂、击掌庆祝,我妈都问我,你这东西是免费送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如今,齐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网购最多的是奶粉、纸尿裤、儿童服装;但10年前的2008年,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她在单位尝鲜,从淘宝网上买了条裙子,质量非常一般,穿了几次就打入冷宫了,单位老人她,不要只图便宜,还是实体店靠谱;如今,这位老人已经退休,今年夏天还在京东上买了一台空调。 “的确,现在不只80后、90后网购,还有很多中老年人。”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说,他们创立很多中老年品牌,比如迪葵纳等,卖得相当不错。这就是变化,10年前,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买什么;现在大数据技术分析喜好和购买行为,先预售再生产,满足“剁手党”的真实需求。 齐芳打开衣橱,一半以上都是网购的,哪件是什么时候买的,有没有抢到券,有没有用上,她都记得一清二楚:“这里藏着我的青春与回忆,也了改变我生活的事和物。”赵迎光则认为,这些“剁手党”们创造的交易数字,看似冰冷,但每笔交易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个体对于生活的真实渴望。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先进,这些渴望都被记录下来,成为下次向你推荐商品的依据。只是网购兴起并没那么多依据,淘宝网创立因为2002年阴影,人们不敢出门,满足了在家里购物的需求;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年,大量出口货品出不去,“双11”购物节诞生,集中处理。 齐芳很反感8岁的女儿玩手机,因为这会损伤眼睛;但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到实体店,她就让女儿在手机上自己选:“这是一对矛盾,我是解决不了,这不‘双11’到了,还得给孩子买生日礼物,总得让她自己选吧。” 2008年还是大学生的济南菲尔电商创始人全做梦也没想到,他直到2010年才听说的这个“双11”,会发扬光大。时代的大幕总在不经意间拉开,真正重大的事件,人们起初压根就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 翻看对新事物性比较高的,直到2012年之后,才陆续有关于“双11”的报道,而此时,阿里单天交易额只是从2009年的0.5亿元升至191亿元而已;到2017年“双11”9周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682亿元,增幅达到3300多倍。 “我最怕的就是睡过去”“冲啊,好像都不要钱”……这些都是“剁手党”们的宣言。“双11”的购物车就像一面镜子,把形形色色消费者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有人说,一年一度的“双11”悄悄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这应该没有人反对。(首席记者刘彪) 这几年“双11”都买了什么?带着一股求知欲,我打开网页版淘宝按日期筛选了一遍我的订单,还线年,无;我的“双11”记忆开始于2011年。那天一共2笔订单,3件商品,购买时间是11月11日晚上10点左右,总花费351元。原来8年前我还没有为了买买买熬夜。到了2012年,订单3笔,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购买时间成了11日零点。这意味着我从那一年开始,正式加入熬夜剁手族。2013年居然没有订单,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2014年买了9件宝贝,绝大多数是衣服,花费1933元;2015年6件,1877元,衣服和日用品各占一半。 我的变化从2016年开始。这一年,天猫预售,提前半个月付定金,11日凌晨1点付尾款。20斤洗衣液、15盒面膜、8瓶洗发水、6支牙膏,订单里商品数量指数级增长,如今我还能很轻易找到剩下4盒没拆封的面膜,以及角落里落满灰的10斤洗衣液,但当时买这些东西的脑回,却怎么也找不出来了。 不过,我仍记得绝大部分的宝贝是零点秒杀来的,还晒了个朋友圈,毕竟那年圈里多数人的状态是“挤不进去”,得感谢单位的1.0Gbps的光纤,让我站在了朋友圈网速“链”的顶端。秒杀+预售,那年我的花费上了新台阶,3690元。 吃土的日子不好过,但这对下一个“双11”于事无补。2017年,我,6盒日抛眼镜7瓶洁厕剂4支牙膏的组合,依旧没有缺席。显见的变化是,预售商品占了半壁江山,秒杀只有几件,零点网速又十分流畅,几乎找不到快感了。转眼又是今年“双11”,翻看预售商品成了惯性,囤货已感觉不到肉疼,都不想抢零点秒杀了。这半个月,每每翻看购物车里12笔预售订单,我都一阵满足。直到那天不小心点进了其中一家店铺,发现我付了定金的宝贝,同款的零点秒杀价反而便宜一半……安全感就这样被打破,看来还要继续寻找零点秒杀对象!看了一眼等待付尾款的宝贝总价已经超过4900元,我已经不敢想象今年的账单了。8年时间,“双11”花费翻了十多倍,我的收入呢?哎,一个购物狂的成长之,就是天猫的套啊! (一个购物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