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假丧婊这个梗是什么意思有何内涵 假丧婊表现形式介绍
最近流行起来一个词,叫假丧婊,感觉是个很不好的词,那么这个假丧婊到底是什么意思?小编要好好地了解了一下。 半年后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你刷着朋友圈一个个很“丧”的朋友,或是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或是成功跳槽到了世界500强,又或是默默搭上了通往大洋彼岸的飞机继续深造 然而,从那群45度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的年轻人,到如今竞相参加“比惨大会”的“小确丧”主力军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行。 80后和90后群体是最丧的一类人,原因无它,随着年岁渐长,经济压力和社会现实的重担一挑上肩,人难免变得奴颜婢膝,元气大减。 今年已过大半,“丧”字也流行了大半年,成了时代症候群。我们不难发现: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突然爆红的“枸杞保温杯”,甚嚣尘上的“中产链”,以及挂在嘴边的“阶层固化”,人们仿佛陷入的孤独和痛苦,陷入“跑得再快,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的状态中。 平心而论,身处一个成盛行、“勤劳勇敢”的国度,偶尔来点“小确丧”,非但没毛病,还可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 毕竟,“小确丧”往小里说是宣泄情绪,排解压力,对于现实的温柔反击;往大了说,那就是一种意识的个性化表达,有点小情绪总比每个人都嘴角过度上扬强吧。 可是,当“丧”文化真的铺天盖地、人人挂在嘴边的时候,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种厌恶之情。 社交网络上着各式“比惨”,“葛优瘫”被疯转,《感觉身体被掏空》被刷屏;没有几个《马男波杰克》《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的截图或者悲伤蛙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同事聊天! 事实上,在现在的语境中,“丧”早就脱离了原意,成为了一种社交利器、一种防御战术、一种竞争谋略。 “三好学生”“好好先生”“妈朋儿”的人设早就不再流行,而且实在鸡肋,不少人索性干脆放弃转而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是主动拿自己的缺点来自嘲。 与其让别人有机会我的一事无成,倒不如自己率先出击“我就是个废人”,让人无法反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丧”是一种战术。 而“小确丧”式的自嘲,也颇值得玩味,言辞间大多隐约透露出“道理我都懂,我不过就是懒”,言下之意就是“我离成功就差一次机遇”,这就使得这种自嘲上升到了某种炫耀的程度了。不得不说,这种“小确丧”式的自嘲,相当高级。 然而,鸡汤难以治愈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毒鸡汤也不能。天天叨叨着“丧”,充其量也就是生活中的休止符。丧完了,噢,应该说不管你丧没丧完,不想做的事儿还是得做,不想上的班还是得上,不想面对的“爸爸”还是得面对 什么?你敢和老板说“对不起,我很丧啊”?那对不起,太多太多打着“丧”、更年轻的、更有能力的学霸,正在赶上来呢。 或许,真正让人悲哀的是,不管你是小确幸还是小确丧都脱离不了“小”,都是一个人的惊天动地,永远都不会是时代的主题。
|